毓灵桥畔咖啡香浓,小桥流水与叠翠古木构出一幅岭南的夏天。北面是勇闯天涯的悠悠珠江,南面是古香意蕴的聚龙古村,这里是聚龙湾——昨日民族工业的摇篮股票在线配资公司,今日江水融城的更新标杆,明日时尚活力的世界地标性商圈。
今年,时隔10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聚龙湾是广州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先行军。自项目启动6年多来,聚龙湾保护片区内30余处文物、工业遗产或历史风貌建筑,注重保护“古村、古树、古桥”和在地民俗文化,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提供广州范式。
聚龙湾城市展厅俯瞰图。受访者 供图
“六字密码”焕新珠江封面
聚龙湾地处广佛交界处,位于白鹅潭核心区,是广州市“一江两岸三带”的重要节点。项目围绕珠江岸线的“商脉、城脉、文脉”保护,汇聚政府、国企和社会更新力量,形成广州城市更新强大合力,致力重现珠江江城风情。
通过务实开展城市更新工作,聚龙湾坚持产业引导,激发经济活力;坚持民生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坚持文脉赓续,彰显文化魅力。以“六字密码”焕新聚龙湾,通过“留、改、建、引、融、补”六大举措,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刷新珠江江景融城新封面。
“留”:即是留住聚龙湾片区的“古村、古树、古桥、民俗”,编写村史手册,让人们留住乡愁。
“改”:坚持“微改造”和“绣花功夫”相结合,活化利用冲口仓、电排站等,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如以最小的干预手法,将区级文物电排站改造为大冲口历史文化馆。
“建”:项目充分尊重人民意愿,整个片区规划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改善人居环境。另外,利用原有废弃建筑材料,建造咖啡厅、防汛吧台等设施。
“引”:引导产业升级,留住片区内原有国企资源、转型升级老旧产业、引入高端消费业态,建设全国首个滨水“双太古”项目,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融”:通过合理调整用地功能,促进旧城与新城相融合;策划群众参与性高的主题活动,促进烟火气与新活力相融合;引导安置区内集中设置保障房,促进安置房与保障房相融合,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补”:就是通过补短板,打造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2024年12月,地铁11号线大冲口站和沙涌站开通,有效解决片区内交通堵点问题;同时结合地铁线路布置小型综合管廊,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多处医疗、教育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通过“留、改、建”定空间、“引、融、补”激活力等六大举措,聚龙湾精准施策,推动成片连片更新。
创新全周期可持续开发模式
旧村、旧厂、旧城杂处共融,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相得益彰,聚龙湾汇聚了广州多重城市形态,是集经济、生态、民生、文化等发展维度于一身的城市有机更新体。聚龙湾,正是广州以城市作为有机体开发的可持续更新项目实践。
2020年,经市政府批准,聚龙湾项目由珠江实业集团组建广州珠江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筹聚龙湾片区项目的统一规划和整体开发。自项目启动以来,聚龙湾项目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逐步形成“双轮驱动、三大行动、六字密码”的更新改造路径,定位打造“立足湾区、面向世界”的国际滨水文商旅融合示范区,成为广州城市更新的标杆。
通过新、旧两种改造模式优势互补,聚龙湾提升了实施效率与资源整合效能。项目启动区以国有旧厂房、旧城为主,通过连片改造、整体挂牌、净地出让,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融资。二期则以政府主导的坑口村改造为主,纳入全国首批新模式项目,已获得专项借款授信,加速推进片区改造进入“快车道”。
聚龙湾城市展厅。受访者 供图
随着城镇化建设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新阶段,城市竞争力的评估标准需要重新审视,城市发展也亟待进行系统性思考,不仅要现代、便捷、时尚、文明,更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创新、生态、活力的城市有机体。聚龙湾作出了积极探索,以国企平台公司全生命周期参与,推进“一盘棋”整体开发运营。
广州珠江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企平台公司全周期开发模式下,项目更加关注项目的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按照“一个主体、一张蓝图、一套账本”干到底的全周期开发管理模式运行。
聚龙湾亲水平台。受访者 供图
坚持长期主义是聚龙湾的最大亮点。贯彻绿色新发展理念,依托原有资源梳理绿地体系,串联起现有的绿地、湿地、河涌,打通生态通道,形成生态廊道。其中,沿江碧道示范段荣获国际绿色事业认证协会颁发的中国首个SITES最高级别认证——铂金奖。
聚龙湾片区地处珠江口西岸关键节点,坐拥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与显著区位优势。聚龙湾展示区与功能复合的城区环境相得益彰,为片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世界级滨水活力空间营造了良好基础。
全力联通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与广州核心城区及周边区域,把自身与后航道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沙面岛、太古仓等地标商业及文旅资源有机串联起来,着力构建集产业集聚、商业消费、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珠江经济带。
内生式升级实现产城融合互促
聚龙湾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在地特色、岭南风范。通过“地区规划师+国际团队”强强联合,保障规划意图落地。项目高水平开展规划实施体系及10余项专项评估,强化规划编制对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的引导作用。项目选取熟悉本地规划管理要求的团队为地区规划师,携手国际知名团队同步开展工作,共同谋划聚龙湾未来发展,提升规划的国际视野和更新实操性。
以产业规划发展作为核心导向,通过引进新兴产业、高端商贸业提升项目定位,聚龙湾项目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均作为重要的产品优势群。通过活化利用、品质提升逐步提高项目区位价值,撬动“内生式”产业升级,实现产城共生共荣。
聚龙湾珠江碧道。受访者 供图
聚龙湾承担着全市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的重要使命,不以土地短期收益为目标,能确保项目建成后配合政府要求开展筑巢引凤和产业培育孵化工作,并将政府土地降低物业持有成本转变为优惠租赁价格吸引产业龙头企业落户,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实现提升广州市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产业竞争力的长远战略。
近年来,聚龙湾在活化建设空间的同时,同步启动了招商及开发运营工作,以创新模式引进太古地产,投资超过100亿元,合作开发全国首个滨江太古项目,大湾区首个重奢商业聚龙湾太古里,是太古地产在国内合作项目中难度最大的投资项目。今年底,聚龙湾太古里一期预计正式开业,届时,会引进顶级品牌的快闪店、轻奢时尚品牌及新型餐饮等业态。
聚龙湾片区项目积极响应市政府“谋划商贸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业态新模式,优化片区功能”要求,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规格招商、高标准建设”,为区域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确立了“新商贸、新总部、新双创”的精准产业定位。通过引入太古这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与创新辐射效应,激活了珠江口西岸的发展潜能,大幅提升区域的经济能级与城市形象。
采写:南方+记者 郎慧
图片来源:珠江产投
通讯员 祝健轩股票在线配资公司
盛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